您的位置:首页 >珍藏赏鉴 >结婚证
结婚证
中国第一批女物理博士之一的何怡贞的结婚证书
时间:2010-09-13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 文字大小:    打印:打 印  

 




 中国第一批女物理博士之一的何怡贞与其丈夫葛庭燧的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绢质结婚证书。

[图片说明]
    
   
中国第一批女物理博士之一的何怡贞与其丈夫葛庭燧的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绢质结婚证书。该证书左右长约46厘米,上下宽约33厘米。

[证书内容]

    葛庭燧,系山东省蓬莱县人,年二十八岁,民国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时生,何怡贞,系山西省灵石县人,年三十岁,宣统二年十月十三日 时生,今由陆学善、杨承宗先生介绍,谨詹于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日下午三时,在上海清华同学会举行结婚仪式,恭请胡敦复先生证婚,嘉礼初成,良缘遂缔,情敦鹣鲽,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永结鸾俦,共盟鸳牒,此证,结婚人葛庭燧、何怡贞,证婚人胡敦复,介绍人陆学善、杨承宗,主婚人葛庭烜(吴有训代)、何澄,中华民国叁拾年柒月柒日谨订。

[状貌特征]

    该证书左右长约46厘米,上下宽约33厘米,绢质表底,绘制有精美的彩色龙凤戏珠图案,婚书全部内容均为楷体书写。婚书上共同部分文字是印制的,个性文字是用毛笔书写的,文字的字体和大小与印制部分基本一致。

[证书研究]

    该证书质地考究,印制精美,祥云背景柔和,龙凤图案明快、简洁,不落俗套,品相完好,成双保存,堪称精品。该证书还附有圆柱形证书盒一个,盒上书有象形文字“龙凤证书”字样,为虞洽卿所题。此外,该证书及证书盒所涉及的九人皆为名人。现简介如下:

    葛庭燧 (1913—2000年)金属物理学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1年与何怡贞在上海结婚。婚后共同赴美,194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物理学博士学位。1949年偕夫人及子女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1952年从北京来到沈阳,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1980年从沈阳去合肥,筹建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主要从事固体内耗、晶体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首创了“葛氏扭摆”,首次发现晶界内耗峰(葛氏峰),发现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以及位错与晶界交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峰。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获国际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最高奖——甄纳奖,1996年获桥口隆吉材料科学奖,1999年获MTS学术最高奖——梅尔奖。

    何怡贞 (1910—2008年)固体物理学家。山西灵石人。1930年毕业于金陵女子学院数理系。1933年获美国蒙脱霍育克学院化学系硕士学位。193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燕京大学、东吴大学物理系讲师。1941年与葛庭燧在上海结婚,婚后共同赴美,先后在霭满斯脱学院、剑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工作。1949年11月全家从美国回国后,任燕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年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1982年到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固体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任、学位委员会主任,金属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8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1996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2006年2月获2005年度李薰成就奖。

    胡敦复(1886—1978年)1911年任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1912—1928年、1941—1945年两度出任交通大学校长之职。1930—1945年,连任上海交大科学学院数学系系主任。1949年去台湾休养,后到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1962年退休。

    陆学善(1905—1981年)晶体物理学家。1928年随吴有训到清华大学任助教,1933年公费出国留学深造,1934年与王守瓈(何怡贞的表妹)结婚,后赴英国研究金属X射线晶体学,1936年底回国。1946年11月被任命为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前身)副所长;一年后被任命为代所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杨承宗(1911—)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理科,1934年在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镭学研究所从事放射学研究。1935年在上海、北平研究院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主持工作。1947—1951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51年10月回国,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室主任。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系主任。1970年随科大迁至安徽合肥,任副院长。

    葛庭(1893—1945年)葛庭燧之长兄。出身书香门第。曾经商、务农、任家乡大葛家村小学校董。葛庭燧9岁即丧父,由他支持了葛庭燧读中学和到北平求学。

    吴有训(1897—1977年)1921年官费赴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1926年回国,192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34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1937年兼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1950年5月被任命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950年12月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直至1977年逝世。1955年任学部委员和数理化学部主任。

    何 澄(1880—1946年)何怡贞之父,号亚农,山西灵石人。1901年留学日本振武学堂,2年后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5年参加同盟会,曾是孙中山铁血丈夫团团员。1906年受孙中山派遣,回山西作革命宣传。1909年在保定军官学校任教官。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在上海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曾佐陈其美督师沪上,任上海都督府参谋长。1916年解甲退隐后,他定居苏州,热心教育,创办实业,曾兼任苏州振华女中校董。1940年国难当头之际他怀着不忍历史名园的建筑和园林濒临坍塌的复杂心情,倾其所有购得当时已经败落萧条的“张家花园”。他以鉴赏家的眼光对小园进行了三年的全面修整,努力恢复原貌,并恢复其原名“网师园”。20世纪50年代初,何澄的子女遵父遗嘱,将网师园捐献给国家。

    虞洽卿(1867—1945年)曾任外交次长、上海总商会会长,为旧上海航运巨头,支持北伐,坚持抗日。

[家属转述]

    葛庭燧、何怡贞的女儿葛运培详细介绍了父母龙凤结婚证书及背后的故事。

    葛庭燧、何怡贞的龙凤证书

    2007年 5月13日,沈阳日报刊登了题为《沈阳发现66年前绢质龙凤证书》的署名文章(记者边铁才),文章认为 :如此精美的绢质龙凤婚书在沈阳市是首次发现。其实,这份龙凤证书是葛庭燧、何怡贞夫妇1941年的结婚证书。何怡贞一直珍藏了60年,直至葛庭燧去世后才被其子女发现。现婚书由其子女,姐弟二人各收藏一份。2004年沈阳市档案局举办“沈阳市十万家庭档案珍藏展览”。在征得何怡贞同意后,该婚书以老证书的名义、照片的形式参展,得以公诸于世。2004年12月沈阳市档案局向其颁发了“沈阳市家庭档案珍藏老证书”荣誉证书。何怡贞当年参观了家庭档案珍藏展览,并在自己的结婚证书前留影。

    该婚书绢质表底,绘制有精美的彩色龙凤戏珠图案,装在一个圆柱形的纸盒内,纸盒上书有象形文字“龙凤证书”字样,为虞洽卿所题。

龙凤证书背后的故事

    2004年展出的不仅有葛庭燧、何怡贞的结婚证书,还有他们的结婚照。 葛庭燧、何怡贞结婚后将结婚照寄给了葛庭燧的二姐葛秀卿,二人在照片后面分别亲笔签名。葛秀卿晚年时把这张照片转给了晚辈收藏。何怡贞还一直保存着结婚时穿的那件纱质带银丝线绣花图案的粉色旗袍。当已经97岁高龄的何怡贞老人看到她珍藏多年、结婚时穿的旗袍和做旗袍剩下的一块布料时,脸上马上绽开笑容,连连承认自己视它为宝贝。

    葛庭燧、何怡贞于1939年在燕京大学相识,但直到1941年葛庭燧从西南联大给何澄夫妇寄去附有自己照片的五页长信,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恳请老人同意之后,才正式确定了二人的婚姻关系。何怡贞至今还保存着这封对她不同寻常的信件。

    葛庭燧、何怡贞婚后是在何澄私家花园——网师园度的蜜月。1994年何怡贞参加《何澄先生房产文物捐赠仪式》时重游网师园,并在她度蜜月的房间留了影。葛庭燧、何怡贞婚后双双赴美学习工作和生活。

葛庭燧、何怡贞龙凤证书的启示

    婚姻是人们感情生活和延续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未来。而结婚证书则是在研究婚姻本质时对我们能有所启迪的一个证明。看到这份结婚证书能让我们去感触婚姻中的悲欢离合,也能感触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婚姻,而是社会中的婚姻,应该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这份龙凤证书伴随着葛庭燧和何怡贞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他们相濡以沫,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上互相鼓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婚姻见证之物。到2000年葛庭燧去世,葛庭燧、何怡贞的婚姻长达60载,除了他们的长寿因素之外,这份盖有七枚个人印章的龙凤证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连何怡贞本人也不否认这一点。

    从网上看结婚证书的演变历程,似乎以前有相当一段时间里婚姻证书上都有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只是近几十年来开始简化。如果现在当人们结婚登记时不但有政府颁发的结婚证,市场上也有可供自由选择的多种样式的结婚证书那该多有意义呀!婚书上有结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的签名,并在各自的名下加盖个人印章,两张冷冷的文书就有了生命力,就多了珍藏的价值。当婚姻隐约出现裂痕时,拿出来看看,顾忌亲朋好友的情谊,勾起一些美好的回忆,说不准我们社会的离婚率会下降,婚姻质量也会提高,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将更加和谐!